《多倫多星報》內頁報導加拿大人對天安門事件的抗議
1989-06-04
天安門廣場事件及加拿大回應
天安門廣場事件是1989年春季在中國發生的一系列抗議和示威活動,最終於6月3日至4日在北京以武力鎮壓告終。此事件於每年6月4日進行紀念,並引發全球譴責。加拿大人反應強烈,舉行街頭示威,反對中國政府的行動。加拿大政府隨後採取人道措施,特別是放寬了對當時已在加拿大的中國國民(尤其是學生)的移民規定,允許許多人申請永久居留權。許多當時身在中國的加拿大人親眼目睹了這事件,並在此後多年持續講述他們的經歷與見證。此事件使加中關係嚴重緊張。加拿大歷屆政府及政治人物均對此事件持譴責立場,並經常就相關人權問題表達關切。
國際關係
時任就業及移民部長 Barbara McDougall 於6月6日國會問答環節就天安門廣場大屠殺發表評論
1989-06-06
對天安門事件的移民應對及外交制裁
1989年6月6日:繼天安門廣場大屠殺後,加拿大立即暫停遣返中國公民並延長簽證考慮,此乃反映對中國國民即時人道關懷的關鍵第一步。時任就業及移民部長 Barbara McDougall 領導了此項迅速行動。至6月16日,此舉發展為全面政策,包括延長學生及訪客簽證、為家庭類別提供部長許可證,以及基於人道理由或難民身份的永久居留途徑。至1990年4月,超過7,600份中國公民的永久居留申請獲批。與此同時,加拿大實施制裁——禁止軍事銷售及暫停國防項目——在危機中旨在維護與中國的民間聯繫,同時展現了比部分西方盟友更強硬的立場。
移民
為紀念Vivian Jung,Tecumseh學生創作的詩集封面,CBC
1924-06-07
Vivian Jung:先驅教師與反隔離倡導者
Vivian Jung於1924年6月7日出生於卑詩省梅里特 (Merritt)(2014年3月19日逝世),是一位開創性的教育家,她在水晶泳池事件中對抗種族歧視的立場,為民權作出了重大貢獻。她於1950年成為溫哥華教育局聘用的首位華裔加拿大教師,創造了歷史,並成為Tecumseh小學備受愛戴的長期教師。她生命中的一個關鍵時刻,也是溫哥華民權運動的重要事件,發生在1945年。在接受教師培訓期間,Vivian Jung被要求取得游泳證書,但卻因水晶泳池(當時市內唯一的公共游泳池)的膚色限制而被拒絕進入。在教練和同伴的支持下,她對此不公義行為的抗爭引發了進一步的抗議活動,最終促使該泳池於同年稍後廢除了隔離政策。她的勇敢行動使她成為拆除種族歧視的領導者。她的事跡提醒我們,挺身對抗不公義的力量,以及持續努力建設更包容社會的重要性——這在許多方面仍是我們今日面臨的挑戰。
紀念人物
下議院透過議案,表彰華裔人士對加拿大的貢獻
1980-06-16
國會承認華裔移民貢獻
1980年6月16日,加拿大國會一致通過動議,正式承認華裔移民對加拿大發展和繁榮的重大貢獻。此動議對華裔加拿大社區而言,是一項重要但主要具象徵意義的承認。它特別強調了華裔在建設加拿大太平洋鐵路方面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他們往往在嚴重歧視和艱苦條件下工作,包括危險的工作環境和較低的薪酬。儘管此動議並未對諸如人頭稅等過往不公提供實質補償(相關補償於日後才實現),但國會的這次承認代表了對國家多元文化構成以及華裔加拿大人等社群所經歷的歷史不公日益增長的意識。
國家公平舉措
《多倫多星報》關於萬錦副市長Carole Bell反華言論的剪報。
1995-06-22
萬錦副市長Carole Bell反華言論引發爭議
1995年6月:萬錦 (Markham)副市長Carole Bell的反華言論引發爭議,暴露了官員的種族主義並激發了華裔加拿大人的維權行動。Bell抱怨「族裔群體日益集中」,稱「一切都變成華化了」,並暗示存在「種族壟斷」。她的言論得到部分市議員辯護,令市鎮分裂,並引來加拿大華人協進會及加拿大猶太裔議會等團體的譴責。此事件突顯了即使是民選官員,華裔加拿大人仍持續面對種族主義和歧視的挑戰,並促使多元社區團體動員起來,要求問責及消除種族緊張。
種族主義事件
時任加拿大總理史提芬・哈珀向華人人頭稅倖存者遞交政府正式道歉文件副本。(圖片:Tom Hanson/加拿大新聞社,經CBC轉載)
2006-06-22
哈珀總理為人頭稅道歉
2006年6月22日,總理哈珀在下議院就針對華裔移民的歧視性人頭稅(1885-1923年)及隨後的《排華法案》(1923-1947年)作全面道歉。對華裔加拿大人而言,這是一個重大時刻,他們的家庭在這些種族主義政策下承受了數代人的苦難。道歉承認了由此造成的深重不公和痛苦,並將人頭稅及《排華法案》認定為「悲慘且不公正的」。政府向健在的人頭稅繳納者及已故繳納者的配偶提供了象徵性的特惠金。這項由社區長期倡議的補償行動,標誌著加拿大承認其對華裔加拿大人歧視歷史的重要一步。
國家公平舉措
第二座華人牌樓,1876年,位於Cormorant Street(今日的Pandora Avenue)。(Royal BC Museum, BC Archives, E-01926)
1858-06-24
華人首次大規模移居維多利亞
1858年6月24日:卑詩省維多利亞 (Victoria)迎來三百名華人男子,此乃加拿大首次大規模華人移民,直接促成了加拿大最古老華埠的誕生。他們由舊金山 (San Francisco)Hop Kee & Co.公司安排抵達,標誌著一個充滿活力的社區及維多利亞歷史性華埠的開端。儘管許多人最初前往金礦區尋求財富,這為華人持久的存在奠定了基礎,塑造了該市的多元文化面貌,並引發了後續的華人移民潮,深刻影響了卑詩省。
移民
加拿大多元文化日的象徵性圖片,來自加拿大政府
2003-06-27
加拿大宣布多元文化日
總督伍冰枝發布公告,將每年6月27日定為加拿大多元文化日,旨在「慶祝加拿大各族裔人民對社會的貢獻」。該節日於2003年6月27日首次慶祝,旨在紀念加拿大在1988年《多元文化法》中確立的政策——承認並促進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欣賞所有社區的貢獻,並培養包容和相互尊重。
國家公平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