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文,加拿大政治家及社運人士。
2010-12-01
黃慧文:LGBTQ+與亞裔加拿大人權益先驅
黃慧文 (Kristyn Wong-Tam) 作為加拿大政治家和社運人士,其職業生涯影響深遠。他們是首位當選擔任政治公職的公開LGBTQ+華裔加拿大人。他們是首位公開出櫃的女同性戀多倫多市議員(2010年12月1日當選),其後更成為首位公開的非二元性別亞裔加拿大省議員。他們的工作建立了倡導LGBTQ+及亞裔加拿大人權益的先驅典範。 黃慧文出生於香港,1975年隨家人移民多倫多。他們很早就踏上公共服務之路,16歲時在高中以女同性戀者身份出櫃。他們已婚,配偶為其妻子。 作為多倫多市議會第27選區(多倫多中-玫瑰谷)的市議員(任期自2010年12月1日起),黃慧文創造了歷史,成為議會首位公開出櫃的女同性戀者。在市議員任內,他們大力倡導住房、社區安全及LGBTQ+權益。他們對LGBTQ+及亞裔加拿大社區議題的投入,亦體現在他們與全加華人協進會等組織的合作中。 2022年,黃慧文轉戰省級政壇,成功代表安大略省新民主黨贏得多倫多中選區。這帶來了另一項歷史性的第一次:他們公開以非二元性別身份出櫃,鞏固了他們作為首位公開的非二元性別亞裔加拿大省議員的地位。 黃慧文的政治生涯致力於打破壁壘,促進一個更包容、更公平的社會。
紀念人物
加拿大退伍軍人事務部提供的香港保衛戰紀念牆圖片
1941-12-08
加拿大與太平洋戰爭:香港保衛戰
香港保衛戰(1941年12月8日至25日)中,1,975名加拿大士兵英勇保衛這個英國殖民地抵抗日本侵略,許多人其後成為戰俘。此戰役是日本在太平洋初期更廣泛攻勢的一部分。若考慮各地當地時間,其協同攻擊範圍包括珍珠港、英屬馬來亞(其遭攻擊時間早於珍珠港數小時)及香港,而日本的正式宣戰則主要在這些初步侵略行動之後。為回應對盟軍領土的攻擊,加拿大於1941年12月7日向日本宣戰,標誌著其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太戰場。 自二戰結束以來,加拿大每年均紀念此戰役。香港退伍軍人紀念協會(HKVCA)負責組織紀念儀式,通常於12月初、8日前後舉行,以悼念參戰士兵。儀式包括退伍軍人、家屬、政要及公眾參與,並有獻花圈、默哀和致辭等環節。位於渥太華英皇愛德華路與修適士徑交界的「香港保衛戰紀念牆」於2009年8月15日揭幕,是國家級悼念設施,牆上刻有所有參戰加拿大士兵的名字:961名加拿大皇家來福槍團成員、911名溫尼伯榴彈兵團成員,以及106名旅部總部人員。附近一塊銅匾則詳述了加拿大在香港保衛戰中的角色。
國際關係
《多倫多星報》1941年12月26日:報導英屬香港向日本投降的消息
1941-12-25
英屬香港向日本投降
1941年12月25日,即「黑色聖誕節」,英屬香港在經歷18天激戰後向日本投降。由於加拿大軍隊(溫尼伯榴彈兵團和加拿大皇家來福槍團)與英印軍隊共同英勇抵抗,此事件對華裔加拿大人意義深遠。超過550名加拿大人在戰鬥中或隨後作為戰俘在艱苦囚禁中犧牲。香港的陷落開啟了長達三年零八個月的殘酷日佔時期,直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為止,並於同年9月正式交還英國管治。此期間為當地居民(包括許多華裔)帶來了嚴重苦難。加拿大士兵在香港保衛戰中的犧牲,是加拿大二戰史及華裔加拿大人軍事傳統中一個悲痛的篇章。
國際關係
一名男孩在2023年集會中舉牌,反對仇亞。(Darryl Dyck/加拿大新聞社,轉載自 CBC)
2019-12-31
COVID-19疫情:反華種族主義激增
隨著COVID-19(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12月31日首次接獲報告)的出現,加拿大各地迅速爆發了令人不安的反華種族主義及恐華浪潮。由於疫情最初在中國大規模爆發,情況尤其嚴峻,這助長了將病毒與族裔掛鉤的錯誤資訊和仇外敘事的傳播。當疫情全球擴散時(世界衛生組織於2020年1月30日宣布緊急狀態),華裔及東亞裔人士面臨日益增加的言語騷擾、身體攻擊、財產破壞及網絡仇恨。社區組織報告了數千起反亞裔仇恨事件。此時期見證了大規模的社區動員,溫哥華、多倫多等城市均舉行集會和抗議,譴責反亞裔暴力並呼籲團結,突顯了此問題對安全、心理健康和歸屬感的深遠影響,以及社區在對抗偏見方面的韌性。
種族主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