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01
華裔傳統月在安省正式獲承認
安大略省正式承認二月為華裔傳統月。此乃依循《2024年華裔傳統月法案》(第183號法案)的通過,該法案於2024年6月3日獲得御准。此項指定源於社區的倡議,為所有安大略省民提供了一個機會,去了解和慶祝華裔加拿大人豐富的歷史與貢獻。該法案下的首次紀念活動將於2025年二月舉行。傳統月份在促進理解、承認過往經歷(如人頭稅和排華法案)及推動包容性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它鼓勵人們反思華裔加拿大人社區在塑造安大略省及加拿大過去、現在及未來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此月份的活動將展示他們充滿活力的文化、堅韌精神和成就,豐富國家的文化景象並加強跨文化對話。

1958-02-04
溫哥華的「重建項目」針對華埠
1958年2月4日,溫哥華市議會批准了一項為期二十年、分多階段的貧民窟清理「重建項目」,目標針對士達孔拿 (Strathcona) 及鄰近的華埠。在1958年至1960年代末期間,超過15個城市街區被夷為平地,導致許多華人被遷離該區。1968年12月,居民成立了士達孔拿業主及租客協會 (SPOTA)。1969年初,渥太華凍結了重建資金,並撥款五百萬加元用於修復。SPOTA的運動也成功否決了擬議中的「200號項目」高速公路,保留了該社區僅存的歷史風貌。該高速公路段原計劃將貫穿士達孔拿、Hogan's Alley、華埠、煤氣鎮及西區,導致以勞工階層和移民為主的社區中的住宅和商業流離失所。

2021-02-08
加拿大啟動香港「救生艇」移民計劃
2021年2月8日,加拿大為香港居民啟動「救生艇」移民計劃,此乃直接回應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及人權狀況惡化。這些措施包括新的永久居留途徑,旨在為希望離開該市的人士提供安全庇護。該計劃突顯了加拿大對中國行動的深切關注,及其支持香港人,為他們提供在加拿大讀書、工作並最終定居的機會。
移民

1861-02-14
溫金有:首位華裔加拿大人與權益倡導者
溫金有約於1861年2月14日在卑詩省道格拉斯港 (Port Douglas)出生,是首位確知出生於加拿大的華裔。作為重要的社區領袖及翻譯員,他在嚴重歧視的環境下為華人權益奮鬥。 儘管在加拿大出生,溫金有卻因種族歧視,數十年來被禁止投票及從事法律專業。他積極參與反對歧視政策的運動,包括維多利亞 (Victoria)的學校種族隔離政策。他在其88歲高齡時,即華裔加拿大人重獲投票權的1949年,投下了人生的第一票。溫金有因其重大貢獻及作為文化橋樑的角色,於2024年獲指定為加拿大國家歷史人物。

1942-02-15
馬來亞及新加坡向日本投降
1942年2月15日,英國殖民地馬來亞(包括新加坡)向日本投降,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鍵事件。此事對全球華僑社群以及加拿大等支持對抗日本擴張的同盟國均產生影響。新加坡的陷落對同盟國士氣造成重大打擊。對馬來亞和新加坡的當地居民而言,其中包括大量華人,這標誌著長達三年半殘酷佔領時期的開始。在此期間,由於日本與中國的持續戰爭及當地的抵抗活動,華人社區常面臨特別嚴苛的對待,包括新加坡的肅清大屠殺等慘劇。此事件突顯了殖民地的脆弱性以及太平洋戰爭的廣泛影響。

1919-02-18
哈利法克斯反華騷亂
1919年2月18日至19日,哈利法克斯 (Halifax)爆發反華騷亂,這是一起由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社會緊張、經濟焦慮及種族偏見引發的事件。歸國士兵面臨失業,時而將挫敗感轉向少數族裔。華人商舖,特別是洗衣店和餐館,成為攻擊目標,導致財產損失和恐嚇。這些騷亂並非孤立事件,反映了當時華裔加拿大人在全國範圍內面臨的更廣泛的系統性歧視,包括移民和公民權利的立法限制。哈利法克斯事件突顯了華裔移民的困境,他們常被不公地歸咎於社會問題且缺乏足夠保護,揭示了該時代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

1887-02-24
1887年溫哥華反華騷亂:早期重大規模事件
1887年2月24日,縱火者在溫哥華一場反華騷亂中燒毀了多家洗衣店,這標誌著加拿大最早及最嚴重的大規模種族敵意事件之一,針對華裔移民。此事件發生於經濟焦慮和歧視性政策(如近期開徵的人頭稅)盛行之際,華工常被當作代罪羔羊。騷亂不僅造成重大財產損失,更恐嚇了華人社區,突顯了他們極度的脆弱和缺乏保護。此事強調了強烈的反華情緒在英屬哥倫比亞省的存在,促成了進一步的排斥措施,並在社區留下持久的傷疤,展現了早期華人定居者在加拿大所面對的嚴酷現實。